top of page

苏州当代美术馆
BIG

项目名称:苏州当代美术馆

地点:苏州市中国

设计团队:BIG,ARTS Group Co., Ltd., Front Inc.

建筑面积:60000 m²

竣工时间:2026年

摄影:Ye Jianyuan,StudioSZ Photo / Justin Szeremeta

 

设计特色: BIG为苏州当代美术馆打造了一座60000平方米的文化地标,沿金鸡湖畔而建,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园林之城重新诠释传统中国园林建筑。该美术馆由BIG与ARTS Group和Front Inc.合作设计,其建筑语言源自廊,这是苏州数百年园林传统中的基本元素,即带顶的走廊。

 

项目最卓越的设计在于其村落式构成,十二个相互连接的展馆统一在连续、轻柔起伏的屋顶之下,呼应着传统瓦檐的轮廓。目前已完成十座展馆,其余两座将在2026年延伸至金鸡湖上,并通过有顶走道连接。这种亭台与庭院的配置使美术馆能够穿梭于相邻的苏州摩天轮支柱之间,创造出创始人比亚克·英格尔斯所描述的根茎结构,连接城市与滨水区。

 

建筑的立面采用波纹曲面玻璃和暖色调不锈钢,映射着周围的天空、水面和园林,消解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界限。从上方,特别是从摩天轮吊舱观看时,不锈钢屋瓦形成了英格尔斯所称的真正的第五立面,在湖泊映衬下呈现出优雅的锥形轮廓。

 

室内四座展馆容纳主要画廊空间,其他展馆则设有宏伟入口、多功能厅、剧院和餐厅。自然光线通过高侧窗和天窗渗入,以变幻的阴影和反射为展览注入活力。桥梁和隧道在地上和地下连接各个展馆,提供灵活的流线路线,可适应季节变化和不同的展览方案。

 

景观设计从访客中心附近的硬质铺装逐渐过渡到绿化,最终到达湖边的水生植物区,创造了从城市肌理到自然滨水区的无缝衔接。该美术馆按照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认证进行设计,整合了被动遮阳、自然通风和本地采购的材料。

 

美术馆以物质主义展览开幕,这是由BIG策划的展览,探索塑造当代建筑的十种材料。该展览扩展了比亚克·英格尔斯在意大利设计杂志Domus担任客座主编期间的工作,每期聚焦一种材料。展览通过BIG总部、丹麦海事博物馆、谷歌Bay View和The Plus等20个项目的大型模型,邀请观众体验定义BIG作品的触感和空间特质。

 

设计团队 BIG (Bjarke Ingels Group)由比亚克·英格尔斯于2006年创立,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建筑实践之一,在哥本哈根、纽约、伦敦、巴塞罗那、深圳、奥斯陆、洛杉矶、苏黎世和不丹设有九个办公室。截至2023年,该事务所拥有超过700名员工,由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比亚克·英格尔斯领导,与包括Catherine Huang、Kai-Uwe Bergmann、Jakob Lange和Sheela Maini Sogaard在内的24位合伙人共同管理。

 

BIG的设计理念以务实的乌托邦主义为核心,将斯堪的纳维亚传统建筑价值观中的经济性与极简主义与当代空间实验相结合。该事务所通过挑战传统类型学的项目脱颖而出,同时回应场地、气候和功能需求。代表性的已建成作品包括哥本哈根带有人工滑雪坡的垃圾发电厂Amager Bakke、曼哈顿的庭院式塔楼VIA 57 West、挪威基斯特福斯雕塑公园的扭曲桥博物馆,以及加州的谷歌Bay View园区。

 

该事务所的作品组合涵盖文化机构、住宅开发、商业塔楼和城市基础设施,遍布六大洲。BIG的项目获得了众多荣誉,包括2021年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建筑奖(Amager Bakke)、多项CTBUH高层建筑奖项以及美国建筑师协会的认可。该事务所在持续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同时,始终坚守可持续设计原则和建筑创新的承诺。

 

苏州现代美术馆项目由负责合伙人比亚克·英格尔斯和Catherine Huang领导,项目经理Molly Hsiao Rou Huang统筹,项目建筑师包括Tyrone Cobcroft、Kekoa Charlot和Tseng-Hsuan Wei,设计负责人为Matteo Pavanello。团队汇集了来自全球的建筑专业人才,与当地合作方ARTS Group Co., Ltd.、Front Inc.以及上海水石景观设计公司共同完成这一标志性文化项目。

60000 m²

苏州市,中国

2026

bottom of page